父子傳承.指南共顯──楊英風、楊奉琛精選作品聯展

文/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、台灣美術史學者 蕭瓊瑞

2025年是台灣重要藝術家楊英風(1926-1997)的誕辰百年,相關「英風百年」的紀念活動,自2024年起即陸續展開。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為表達對一代大師的敬意,特推出楊氏父子的精選作品展,值得師生與民眾的踴躍觀賞。

在近代臺灣美術史上,以媒材運用之廣、涉獵領域之多、藝術活動地區之大;同時,從鄉土出發、跨越現代主義、超越宗教樊籬、結合生態與科技、強調人與環境的互動,創造了最多的臺灣第一,留下最多的作品、文獻、史料者,楊英風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。從水彩、油畫、水墨、版畫、漫畫、插畫、設計、石雕、泥塑、陶塑、不鏽鋼,乃至景觀規劃、雷射、攝影……等等,楊英風都有超越尋常的表現,他無法以「畫家」、「版畫家」,或「雕塑家」等單一名稱來稱呼,他乃是近代臺灣美術史上少有的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。

此次政大藝文中心的展出,除了一幅以打字機打字構成的〈母親〉畫像外,係以代表性的雕塑及雷射攝影為主。其中雕塑含早期的青銅作品,及中、後期的不鏽鋼創作。

母親陳鴛鴦像 | 照片:藝術家提供 Photo Credit: Artist

屬青銅雕塑的〈驟雨〉,是這位曾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科、後因戰爭中斷學習,返回北京就讀輔仁大學美術系,最後再回到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(今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)學習的藝術家,在1953年完成之作。全作係以寫實手法,刻劃一位身材壯碩的農夫,在大雨驟來之際,隨手抓起蓑衣、披掛上身的瞬間動作。壯碩而稍顯短小的身材,完全是東方人的典型,堅毅的臉部表情、微屈的雙腳,著著實實地踏立在土黃地面之上。挺身而起的軀體,有一股向上的動勢,而披掛上身的簑衣,則有一份下沈的重量,加上看不見的驟雨,形成了相互推擠的力量;但透過人這樣一個中介,則調和也聯通了天地之間的這一股生氣。

楊英風的這件雕塑,可視為台灣自黃土水引進西方古典寫實手法以來,第一件最具典型的鄉土寫實之作;人的軀體、肌肉的感覺,與蓑衣、短褲、地面的質感,完全脫離了黃土水深具理想型的古典寫實作風,成功地塑造了台灣鄉野農夫樸實堅毅、人與天地合一的形象典型與精神典範。而這種風格,也成為之後許多雕塑青年學習仿效的對象。

此外,楊英風也是台灣第一位僱請專業裸體模特兒的藝術家,連模特兒的名字「林絲緞」,也是他所取名,此次亦有兩件裸女雕塑,都是1950年代後期之作。

裸女速寫(三十一) | 照片:藝術家提供 Photo Credit: Artist

至於1962年的〈梅花鹿〉,則一反實體寫實,改以線條的「虛空間」構成,乃是一系列「書法式雕塑」的代表。

之後,楊英風便以輔仁大學校友的身份,陪同天主教台灣主教于斌前往義大利梵蒂崗覲見教宗,表達對教廷協助該校在台復校的感謝之意,也展開他在義大利三年多的遊學之旅。

1967年,楊英風自歐洲返台,首見太魯閣橫貫公路沿途的自然之美,乃展開「太魯閣山水」系列的創作。這是人類美術史上僅見的「山水雕塑」創作,以切割式的手法,表達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壯麗之美。此次展出的〈山水(一)〉、〈太魯閣峽谷〉均屬此系列之作;而這些看似小巧的作品,其實都是大型景觀、乃至巨大建築群的構想示意,可惜迄今仍乏具魄力的企業或政府單位來協助這些創意構想的實現。

至於不鏽鋼雕塑,則完全是一種深具現代特色與建築本位的作品,也成為台灣戶外大型景觀的代表。其中造型母題的龍/鳳、日/月,其實都是一種東方宇宙思維的表現;特別是作於1986年的〈回到太初〉,乃是接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「傳統與創新」特展邀請所創作的作品,以「龍」的原型「工」)(即兩頭蛇)交叉構成(即「共工」),來呈現宇宙創生之初的東方哲學思想。

龍賦 | 照片:藝術家提供 Photo Credit: Artist

楊英風是一位人文關懷廣泛,深具宗教情懷、倫理思維、文化深度,與自然尊崇的偉大藝術家。而對一切新事物的追求,他始終懷抱最大的熱情與行動。1977年一趟日本京都之旅,楊英風接觸到一種新興的科技──雷射藝術,激發他將這項科技與景觀雕塑結合的想法。回國後,他便積極邀約一些學術界、科技界的人士,籌組「中華民國雷射科藝推廣協會」,介紹推廣這項科技在生活及藝術上的運用。1981年,他舉辦〈雷射景觀展〉,將雷射奇幻光束的藝術效果,轉為攝影的作品;其中一件更成為郵政總局郵票的圖案。同年,第一屆「中華民國國際雷射景觀雕大展」於台北圓山飯店及圓山天文台盛大舉行,吸引更多關心投入的人。後來雷射作為台灣許多大型活動,如元宵燈會的創作手法,也是始於1990年楊英風為台北市觀光節元宵燈會創作主燈〈飛龍在天〉的創作。

楊英風的一生,七十二歲的生命,留下大批作品散佈海內外,是戰後台灣美術史上不容輕忽的一座巍峨巨峰。

楊英風長子楊奉琛(1955-2015),自台灣藝專(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)求學,即成為父親藝術工作的最佳夥伴與傳人,特別是有關「雷射藝術」的開發,更是楊奉琛和其夫人王維妮女士亟合作力發揚的項目。至於楊奉琛的不鏽鋼雕塑,則展現出「鍛造」的特殊技法與效果,既富山川巨壑的雄偉氣勢,也具瑞鳳遨翔的靈動韻律。

總之,楊英風及楊奉琛父子,是台灣雕塑界跨世代的巨擘,此次展出的作品,不論是大型景觀雕塑或雷射攝影,均映照出宇宙和諧、循環不息的無盡生機。2025年開春之際,父子同台呈藝於指南山上政大藝文中心,也期待為師生、市民帶來和諧圓滿、景觀自在的生命啟示。

 

《英風百年 指南遇見》楊英風特展
Encountering A Century of Yuyu Yang at NCCU
2025.03.19 - 06.23
週一至五11:00-17:00,國定假日休展
展出地點 | 藝文中心五樓 藝態空間、山下校區 電算中心一樓藝廊及戶外、校門口噴水池、羅馬廣場
TUE - SAT 11:00 to 17:00, Closed on National Holidays
Venue | Art Gallery, 5F of NCCU Arts & Culture Center, Computer Center Gallery, 1F and outdoor area, Fountain Site of Main Gate, Roman Square

展覽紀錄片放映暨講座
Exhibition Documentary and Lecture
2025.03.26 WED
(三) 19:00-21:00
藝文中心3樓 視聽館
Audiovisual Theater, 3F of NCCU Arts & Culture Center
線上報名 Register
《英風百年 指南遇見》展覽工作坊
Encountering A Century of Yuyu Yang Workshop
2025.05.03 SAT
(六) 13:00-14:00
藝文中心4樓 藝心坊
Yin-Sin Studio, 4F of NCCU Arts & Culture Center
線上報名 Register
工作坊 講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