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是人們每日不可少的事,享受一頓美食不但可以改善心情,生理飢餓感也得到緩解;人在高興或悲傷的不同情緒,也會影響飲食行為,心情好時胃口大開,情緒低落時,往往食不下嚥,人的情感與飲食的關連非常密切。讓我們來看看電影中,飲食帶給人的影響,人如何透過「吃」來抒解身心,嘗試處理自己的問題。藝文中心針對本學期的主題,規劃了四部精彩影片如下:
在電影《美味情書》,一個傳錯的愛心便當,意外彌補兩人生命的缺憾,為女主角枯燥到快沒有感覺的婚姻找回愛的感受,也為男主角乏味的人生找回生命的意義。網路可以連結人與人的關係,串起陌生人的情感,便當也是。美食還是愛情的催化劑啊!本片邀請影評人翁煌德先生作映後導賞。
蔡明亮導演的《郊遊》影片中,男主角李康生悶死高麗菜,啃噬高麗菜,對著高麗菜痛哭。對高麗菜做出的粗暴行徑,看的讓人怵目驚心,應是長期遭到忽視與對自身存在感到極度自卑與失望的情緒爆發;吞食中充滿了他的憤怒、無奈和後悔…。我們非常榮幸,再度邀請蔡導親臨政大映後座談,他將與政大師生分享寶貴的拍片經驗,實在不容錯過。
謝沛如導演拍片經常跟吃東西有關,認為料理是愛的表現,《大餓》女主角阿娟既對愛有飢渴,也有很多的愛要奉獻(她很會做菜)。愛若是一種心靈的食物,吃多又怎麼會胖?《大餓》影片說的不只是人生理上的飢餓,也是人們心理上對於被關愛的渴求。此片特邀傳播學院王亞維老師為大家映後導賞。
人類需要節慶的儀式召喚酒神,就像我們週末下班後和朋友買了啤酒、與情人約會晚餐上放著紅酒,重要的場合裡大家舉起一杯酒,在虔心祭祀神明,或婚喪喜慶時都少不了酒,這是人抒情的揮發。在影片《醉好的時光》讓我們覺察人如何借酒來處理人生問題,卻還是行不通。特邀請影評人蔡曉松先生映後導賞。
本學期藝文中心另與社會公義影展合作,選映二部精彩好片:
一部是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評為去年最痛苦的紀錄片,《九槍》用直接的暴力影像,挑戰人性的認知。看後不安也好、恐懼也罷,導演蔡崇隆希望觀眾走出戲院時,大家也能生長出正直的行動和力量。映後將舉辦社會公義獎頒獎典禮,並請蔡導演座談,與大家討論此紀錄片拍攝的心路歷程。
另一部是《哈勇家》的故事,導演陳潔瑤認為這不只是高山部落家庭的縮影,也是世上每個家庭都可能會面臨的問題,只是生活背景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表現,影片中呈現出家庭親情的可貴和價值,也希望大家可以藉由此部影片再多了解一點原住民特殊的生命氣息。特邀陳導演蒞臨分享拍片點滴,並請王雅萍老師主持,精彩可期。
歡迎大家來藝中觀賞好電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