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私語
什麼是「漫才」?
文/陳彥達(阿達)
漫才是源自於日本的雙人站台喜劇形式1,一對搭檔中兩個人的角色分別為「裝傻(ボケ)」以及「吐槽(ツッコミ)」。「裝傻」通常具有非常理的觀念、個性、行為、發言;反之「吐槽」則較常是貼近觀眾立場的角色,在與裝傻對談當中反應及點出裝傻言行的怪異之處。兩人常以談論話題的方式進行表演,有時則會隨著話題進入情境扮演。
此種裝傻與吐槽的對話方式廣泛被利用於許多媒介的喜劇作品中,例如影集、電影、動畫、小說、綜藝節目……等等,甚至也時常出現在日本民眾日常的言談互動當中,可說是日本大眾表現幽默的共通語彙。
近十多年來台灣也有許多喜愛漫才文化的表演者引進此種表現方法,融合台灣的生活經驗、話題,創作出漫才、喜劇短劇、互動節目、歌曲等各種形式的表演,漸漸累積出不少喜好此種搞笑形式的台灣觀眾們。
註:近代也有發展出兩人以上的漫才組合,所以不一定是要兩個人才算是漫才。

關於漫才創作這回事
文/何瑞康(康康)
漫才是一種對口的喜劇表演形式,由裝傻與吐槽的角色合作,透過對話或扮演來完成有趣而好笑的段子。而如何讓別人覺得有趣好笑?沒有絕對的方法,充滿未知的可能性。或許有被其他人歸納出來的某些原理、方式、技術,但這都不是全部,那些也不一定是適合你的。保持對幽默創意的好奇心,開放的去嘗試吧。有著想取悅他人的心、想讓自己和觀眾都開心的渴望,這是做喜劇的核心的動力,更是在創作上能持續探索與前進的關鍵。
一個段子最終由兩人對口合作呈現,那麽段子在設計時怎麼合作呢?其實也是各有不同。跟同伴兩人一起邊聊邊發展出來、兩人討論一人整理、一個人寫作另一個人配合演繹……等,各種做法皆有。兩人分工撰寫、獨立完成腳本、又或是沒有腳本只有大綱都是常見的做法,日本甚至有構成作家寫手協助的創作模式。但對於一個漫才組合而言,最重要的是兩人對於笑點的品味及默契,得能夠同理和相互理解才行。
至於創意、靈感的主題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常會聽到:「取材或靈感來自於生活」,而「生活」聽起來很籠統、稀鬆平常,但如何觀察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人、事、物,多方思考觀看事件的角度、觀點是否有其他變化組合等等,這些正是能夠讓你的創造力生長的苗床。也因為觀眾和你一同在這個世界生活著,所以這些創作取材、搞笑靈感更能得到共鳴,讓大家笑在一起,掀起層層笑浪。
Dacon.come Live Comedy
藝文中心 3F 視聽館 | Audiovisual Theater, 3F of NCCU Art & Culture Center
12.05報名 Register 12.06報名 Regis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