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關於空間常見的概念詞,如:長、寬、高、窄、縫隙、場域、地方、位置、場 所等,形容人、事、物與空間物理性的相互影響與存在。在空間之中,受到該 空間有形與無形的影響,衍生對此空間的感受,像是自由空間、想像空間、批 評空間、灰色空間…。本學期的表演節目在駐校藝術計畫主題【當空間成為敘 事】的架構下,邀請古舞團及再拒劇團的藝術家們於政大校園限地創作,從「 作品 ─ 空間─ 師生」三個維度敘事,由不同角度切入再詮釋我們日常生活的空 間。
古舞團為國內以「接觸即興」作為舞蹈表演聞名的團隊,作品曾於美術館、河濱公園、百年古厝等非制式空間演出。駐校計畫開幕演出由古舞團的舞者們踏查政大的山水環境,展開舞者與空間的即興對話,演出時舞者因空間中的人、事、物的影響改變當下的決定,觀眾與現場亦是演出的一部份。此外,工作坊《空間中的舞動表達》與演講《環境舞蹈的空間、地方與記憶》,藉由工作坊的學員實踐與專業舞者的分享,討論身體在各種空間的變化與可能性。
再拒劇團擅長在非典型劇場空間實踐創作者對環境、歷史、政治、階級等議題的觀察與創作。《看不見的印記》由團隊核心人物黃思農與羅尹如邀請十幾位 不同領域的創作者,根基於政大校園環境、歷史、事件,結合音樂聲響、文字 敘事、行為藝術與物件等元素,在校園不同場域串連演出三天。這檔以「記憶 」為軸線的演出,由創作者觀察與爬梳政大的種種,在他們的眼中映照出的政 大是什麼樣子呢?期待在作品中重新挖掘空間的故事,賦予空間新的想像與詮 釋。
當故事、記憶與空間在這些藝術創作之間不斷被敘事、拆解與重構,空間啟動 了一連串有機的循環,因而注入 ─ 空間是有生命的,空間是相互對話的,空間 是記憶的,空間是無所不在積累的歷史痕跡。